每個人每時每刻都走在路上,走在一條通往成長的道路上。
小學時,上學時間晚,去學校自然不用心急。于是我便悠哉游哉地吃完早餐,看一會兒書,再一邊欣賞景色,一邊散步到車站,就這樣也不用擔心上學遲到。在車上,我便看窗外的景色解悶。
我一直如此愜意地生活著。我熟知從家到學校的路線,甚至連站名都背下來了。路途上的一草一木,我都記得,哪里有樹林,哪里有小山,我都一清二楚。我就這樣度過了六個春秋。
上中學了,學習緊張了。每天早晨六點,鬧鐘會準時將我從美夢中驚醒。我便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起來,急匆匆地吃早餐。上課時間早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慢條斯理了。吃罷早餐,我也來不及讓這些飯充分消化,抓起書包便沖出了家門,像趕火車似的。當我心急火燎地趕到車站后,還要忍受著等車的“煎熬”,生怕遲到了挨老師的批。在車上,我也不敢怠慢地聽著英語、復習功課。偶爾不忙時,也會望著眼前轉瞬即逝的陌生的景色出神,然而眼前卻不再是我熟悉的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壓力多了、考試多了、負擔也重了。可是我沒有像以前一樣喊累。偶爾考試成績沒有達到目標,也不再怨恨、不再懊惱。因為即使說累負擔也不會減少,即使懊惱成績也不會再改變。在初中生活的一個月內,我仿佛長大了許多。
從小學到初中是一個變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當我們走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是不是有留下自己的腳步看看周邊的風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