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一位無黨派人士,著名的農業科學家,他的雜交水稻技術使我國解決了上億人口的溫飽問題,雜交水稻也因此被稱為“東風惡魔”。1960年,袁隆平從一些學報上獲悉:雜交高粱、雜交玉米,無籽西瓜等都已廣泛用于國內外生產中。這使袁隆平認識到:遺傳學家孟德爾。
摩爾更及其追隨者們提出的基因分離,自由組合和連鎖互換規律對農作物育種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于是,袁隆平跳出了無性雜交學說圈,開始進行雜交水稻實驗。一次,他偶然發現,在早稻常規品種試驗田里有一株與眾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這株變異的種子播種到試驗田里,結果證明了上一年發現的那一棵“鶴立雞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雜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觀存在著“天然雜交稻”,只要我們能探索其中的規律與奧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們的要求,培育出人工雜交水稻來,從而利用其雜交優勢,提高水稻產量。
就這樣,袁隆平從實踐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為自花傳粉植物而無雜種優勢的傳統觀念的束縛,開始所有的精力轉到培育人工雜交水稻這一斬新課題上。1973年10月,袁隆平發表了題為“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的論文,正式宣告我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這是我國水稻育種的一個重大突破。緊接著,他和同事們又相繼攻克了雜交水稻“優勢關”和“制種關”,為水稻雜交優勢利用鋪平了道路。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國完全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中國還能幫助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1995年8月,袁隆平鄭重宣布:我國歷經九年的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已取的得突破性進展,可以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自1976年開始推廣,已占全國種植面積的50%,累計增產稻谷3500億千克,這項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不僅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學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引種了袁隆平的雜交水稻。
據統計,如果將常規稻種全部換雜交水稻,全世界水稻總量可以翻一番,能夠多養活10億人口。10億人啊!多么大的數量值,正是因為有了袁隆平,我國的生產總值又可多養活10億人,如果沒有袁隆平,所救上就少了10億人,有了袁隆平,就又多了10億人。袁隆平不僅是“雜交水稻之父”,更是這十億人的父親。2001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江澤民主席親自把國家最高技術獎勵頒發給了水稻專家袁隆平,以表彰他的突出貢獻。人是會思考的生物,所以世界才會進步,人是會感恩的靈體,所以世界才會美好。
正是因為有了袁隆平,我們現在的生活才會如此辛福,感謝袁隆平的恩惠,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