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種笨蛋,人們習慣稱作他們為“聰明人”或天才。世界上還有一種聰明人,人們則習慣稱他們“笨蛋”或“低能”。為什么這兩種人都有著和自己截然不同的評價?因為他們性格,前一種人不難理解,代表人物——楊修。后一種人同樣也不難理解,同樣也有代表人物——阿甘。
先談談楊修,這個出生在三國時的文學天才,軍事高手;但在他的工作崗位上,卻是一個十足的官場白癡,不懂得巴結上司也就算了,還偏偏要人知道自己比曹操有能耐,結果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給曹操難堪。他不知道曹操這個人雖然十分惜才,同時也十分地妒才。他惜的是武才,妒的是文才。曹操這個人,十分地小心眼,容不下一個比自己有才華的人。甚至于后來的“雞肋”事件,那只不過是曹操殺楊修的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罷了。曹操殺人,不需要理由。可憐的楊修就因為這個送了自己的小命。不過這也怪不得曹操。要怪也只能怪他自己,選錯了主。倘若投在劉備這樣賢明君主檐下,沒準還能流芳百世。可惜落在了這個奸詐,陰險的奸雄——曹操手里,那就只能是有去無回了。再說說阿甘。這個從小智力只有75的小男孩,也有自己的生活哲理。阿甘說過的最多的話就是:我媽媽說“……”,阿甘的媽媽告訴阿甘“當危險來時,你要趕快跑,跑的越快越好。”就這樣,阿甘在越南戰場上揀回了一條命。
回來的阿甘,被人們當作英雄一般頂禮膜拜。阿甘的媽媽教給阿甘最富哲理的一句話就是“只有做傻事的人,才是傻子。”的確,只有做傻事的人,才是傻人。誠然,我過去也曾被人喻為“天才”,也愛在大多數場合賣弄自己的“學識”。然而,在我走過了無數次的彎路之后。我深深地認識到,如果再不改掉自己的這個“我是天才,我第一”的觀念的話,恐怕就要重蹈楊修的覆轍了。于是,我開始學的“笨”一點,無知一點。我希望大家和我一樣,記住一個道理:“上帝從不為難頭腦簡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