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題記
13歲的我愛讀書,不知何時,兒時的嬉笑已成了回憶,當有些人沉溺于網吧,有些人熱衷于神聊,日暮燈下我卻端坐捧讀,《駱駝祥子》就是這樣悄悄走進了我的世界。
初讀
“同學們,今天我向同學們推薦一本書,它的名字叫《駱駝祥子》……”聽著老師熱情洋溢的推薦,我不禁心馳神往……
晚上,一放學,我就迫不及待地去借來一本??墒?,當我翻開之后,發現它并不是我所喜歡的類型,所以我只是馬馬虎虎的讀了一個大概,并沒有想過要向其深層境界去探索,只知其中的主要人物有祥子、虎妞、劉四爺等。要是問起我細節,只能瞪目結舌!
再讀
再次捧起這本書已是初讀之后三個月的事了,在書架的一個角落中又發現了這本書,上面早已布滿了一層博博的灰塵。咋看上去,書面上的祥子仿佛蒙上了一層面紗,將書拿下,輕輕吹去上層的灰,怪嗆人的!想來也無事可做,便坐下慢慢欣賞起這篇巨著,這次我讀到了我初讀時所未察覺到的新知識:一個普通的人力車夫——祥子,為實現能擁有一輛自己的車的夢想,在經歷了三起三落后,最終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棄,墮落沉淪,我為其中主人公的命運而感慨,同時,也認為這是他自己意識不堅定的結果,并未懷有太大的感慨。
三讀
暑假的到來,使我身心得以放松,我又想起那被我已讀過兩次的《駱駝祥子》,想再去體驗一下“人民藝術家”——老舍的巨作。
這次捧起《駱駝祥子》,我懷著深入探究的心情去閱讀,這次我有了另一層次的新的認識——老舍在書中將北京市民的口語加入其中,充滿了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同時,我又認識到祥子的命運是老北京的風情人物畫與世態圖的縮寫,其實批判了黑暗的社會現實,我感受到了祥子命運的悲慘,這都緣于這黑暗的老北京社會!
三次閱讀《駱駝祥子》我擁有三次不太懂的感受,我曾經否決過祥子,但我通過自己的閱讀,讓自己走進《駱駝祥子》才發現我原來錯了,祥子他是被黑暗現實所逼迫成那樣的,這就是我走進《駱駝祥子》,走進祥子的內心的過程。
讀書,也許就應該讓自己走進,走進書中能體味書中的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