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我一直看美國作家Michaelcannell所著的《貝聿銘傳——現代主義大師》這本書,是一些話想說的。
的確,這本傳記在我看來,盡管存在著某些方面缺陷,比如更多關注的是貝聿銘的個人成長,尤其是在建筑方面的發展歷程,而不像一般個人傳記注重從生活、學習、感情、事業等各方面聯系起來專察等,但是這本傳記還是極為成功地向不熟悉貝聿銘的讀者描繪了一位通過堅持自己的信念。持續性地在建筑領域奮斗并成長為一位頂尖人物的這名建筑大師的形象。關于這本“對于貝聿銘獨到的現代主義建筑藝術與非凡的個人魅力和社交體術都有準確和有分寸的描寫”這樣的評價,我認為還是比較準確的。
縱觀貝聿銘的建筑事業的發展過程,總的印象來說,他的事業是比較順利的,除了遭受過一兩次重大的挫折,尤其曲型的是漢考克保險公司大樓的案例,是貝聿銘事務所的一次幾乎致命的劫難,但即使是這樣,也依然難以動搖貝聿銘強大的自信心。他依然平靜,從容的地面對挑戰,并終于化險為夷,重新攀上更高的高峰。還有一個印象是,貝聿銘的建筑作品似乎總是以昂貴著稱,而他本人的理念也是“優秀的設計是以抵得上任何成本。
”在每次作品的形成過程中,他總是一個個額外的需要上向他的委托人要求追加,并且總是能夠成功的說服別人相信這樣會更好、更值得。不是中國悠久歷史傳統的出身,貝聿銘不可能有那種深厚文化底蘊所孕育的氣質與對文化的內在理解;沒有在美國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他不可能學到建筑文化的精髓、貝聿銘正是在這樣兩個不同世界的共同孕育下獲得了成長的豐厚營養,和成功的必備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