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這是《感恩父母全集》中梁曉聲筆下《慈母情深》中的一個片段。
作者為買一本價值一元五角的書,到母親工作的地方,才發現他的母親竟是在一個低矮破舊,光線暗淡,灰塵滿屋的環境下,辛苦地掙錢養家。他不忍心對母親說出“要錢”兩字?可他的母親知道他的來意非但沒有責備,還將錢塞在他的手心里了,還挺高興地對別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要知道,那個年代,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是20幾元,學生一學期的學費是3元,梁曉聲家有兄妹5人,父親去遙遠的大西北工作,為了養活一大家子人,常常一塊臭豆腐要吃3頓,舍不得吃炒菜,而母親在一個小廠做臨時工,每月工資只有27元,為了省錢,她每天不吃早飯就去上班。
看到這里,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多么平凡的母親!多么質樸的母愛!她就像空氣一樣在我們身邊,可曾經卻被我忽略,被我誤解。我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在我四個多月的時候,父母因感情不和離婚了。
我隨母親、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母親為了贍養老人,哺育嗷嗷待哺的我,不得不離丟下我,隨建筑工程隊到湖南打工。可我不理解媽媽,認為媽媽是不要我們,自己去過好日子去了。
在和公外婆生活的歲月里,心里時常有股莫名的辛酸,外公外婆照顧我稍有怠慢,我就會煩躁不安,大吵大鬧。我恨媽媽,她不該撇下我們,一個人去外地“享福”。每當媽媽從湖南打電話回來,問我的情況,我也不接,或是罵她是壞媽媽,說我不想媽媽的話來傷害她。
每學期,媽媽寄來的學費零花錢,我每天都要花兩三元錢,沒錢我就不上學。捎來的零食,如牛肉干、薯片、牛奶、巧克力我都滿不在乎,把它帶到學校分給小朋友們吃了,一點也心疼。總覺得花媽媽的錢越多,越是覺得解恨。
在前年暑假,我十歲,隨舅舅到媽媽打工的湖南去玩,在一個即將竣工的高聳入云的大樓房背后的工棚里,我見到一個熟悉的背影——媽媽,系著圍裙,圍著一口滾燙的大鍋,雙手拽著一桿長長的鏟柄在炒菜,汗水浸濕了她的后背……多年來的委屈、怨恨、頓時化為烏有,一顆沉睡的心在這一瞬間被母親的背影融化了。散發著母愛光輝的背影無處不在,只有用心體會,你是很容易發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