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一片蔚藍的天空,孕育無數純潔透明的心靈;道德是一聲輕柔的呼喚,喚醒一個個迷惘了的孩子;道德是一雙神奇的手,推開滿是枷鎖封閉的窗口;道德是一座七彩橋,連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道德已逐漸成為社會中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也是我們信任他人的一個尺度。
道德真正的定義是什么?以什么為標準?總的來說,我們現在可以用“八榮八恥”為具體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做到“八榮”,你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大寫的人;然而,有著“八恥”言行的人,那你就是一個可恥的人,缺德的人。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并不是做一個道貌岸然的人。即使你的外表再怎么的好看,而你的心里卻無一點道德意識的話,那也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一個人是軀體和心靈組合而成的,沒有精神,沒有道德,沒有榮辱是非的人也只是一個殘缺的人,在這個世界毫無意義可言。記得有個外國偉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于用知識去彌補。”這句話正闡述了現如今的一種狀況:擁有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人難以做到也擁有道德;但是,生活中那些平平常常的工人卻知道了要樂于助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其實,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簡單。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并不是要去做一些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只要你做事情前多為他人想想,多為他人考慮考慮,那么道德就會隨時隨地陪伴在我們身邊。
例如,在公交車上給老人,孕婦讓座便是一件可以體現自己道德的一件事。許多人會對此行為嗤之以鼻,讓座怎么可以體現的出來,要做就要做大事,給災區捐獻很多錢之類的。可是,這樣想便錯了。讓座很簡單嗎?當公交車上,人群擁擠,誰不想找個舒服的位置坐下,當自己好不容易搶到了,又要讓給別人,心里該是多么掙扎呀!
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一個人道德的再好不過的體現,當然奉獻精神也不例外。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樂于幫助他人等等,這些行為都是一個有道德的人所需做的事。仁、和、禮這些品質也不可缺少,我們應該以仁愛人,以和待人,以禮待人,借此真正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