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梅二首
古梅二首。宋代。蕭德藻。 湘妃危立凍蛟脊,海月冷掛珊瑚枝。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百千年蘚著枯樹,三兩點(diǎn)春供老枝。絕壁笛聲那得到,只愁斜日凍蜂知。
[宋代]:蕭德藻
湘妃危立凍蛟脊,海月冷掛珊瑚枝。
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
百千年蘚著枯樹,三兩點(diǎn)春供老枝。
絕壁笛聲那得到,只愁斜日凍蜂知。
湘妃危立凍蛟脊,海月冷掛珊瑚枝。
醜怪驚人能嫵媚,斷魂隻有曉寒知。
百千年蘚著枯樹,三兩點(diǎn)春供老枝。
絕壁笛聲那得到,隻愁斜日凍蜂知。
宋人賞梅至南宋始盛,并逐漸形成了“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奇怪為貴”(范成大《梅譜·后序》)的審美情趣。這兩首詩所寫的就是老枝奇怪,疏花幾點(diǎn)的古梅形象,與林逋筆下的清幽疏秀有所不同。作者有意識地突顯梅花的老瘦、枯淡、奇怪、冷峭、孤獨(dú)以表現(xiàn)其超塵脫俗而又不乏幾分孤獨(dú)凄涼之意的“清高”品質(zhì),帶有幾分“以丑為美”的味道。陳衍評第一首道:“梅花詩之工致,此可嘆觀止,非和靖所想到矣。”(《宋詩精華錄》卷三)從另一個方面,又有人對這種苦硬的寫法提出批評,清潘德輿《養(yǎng)一齋詩話》卷五:“宋人肖德藻梅詩,有‘江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看似崛強(qiáng),實(shí)與‘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按:明人高啟詩句),一太熟,一太生,同是詩家左道。凡學(xué)詩者,入手即辟此二種,方有根基可望,勿認(rèn)肖君二語勝于季迪(按:高啟的字)也。”
唐代·蕭德藻的簡介
蕭德藻,南宋詩人。字東夫,自號千巖老人。閩清(今屬福建)人。生卒年不詳。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jìn)士。初任尤川縣丞,后為湖北參議,再調(diào)湖州烏程令。因愛當(dāng)?shù)厣剿溃煲萍覟醭蹋】h中屏山,其地有千巖之勝,所以自號“千巖老人”,表示歸隱不仕。
...〔
? 蕭德藻的詩(25篇) 〕
明代:
吳宣
絲絲楊柳絆行舠,盡數(shù)魚龍弄晚濤。南畔一聲何物笛,紫薇垣外客星高。
絲絲楊柳絆行舠,盡數(shù)魚龍弄晚濤。南畔一聲何物笛,紫薇垣外客星高。
宋代:
薛季宣
上元云路玉塵飛,應(yīng)是虬驂罷會歸。望合郊原人世變,映浮城郭夜燈微。
連天忘卻黃岡縣,際水平將赤壁磯。滾滾長江耐澄撓,浪回鷗鳥一驚翚。
上元雲(yún)路玉塵飛,應(yīng)是虬驂罷會歸。望合郊原人世變,映浮城郭夜燈微。
連天忘卻黃岡縣,際水平將赤壁磯。滾滾長江耐澄撓,浪回鷗鳥一驚翚。
明代:
于慎行
沈香亭北醉多時(shí),霜后依然絕代姿。道是經(jīng)秋渾不解,先春早發(fā)向陽枝。
沈香亭北醉多時(shí),霜後依然絕代姿。道是經(jīng)秋渾不解,先春早發(fā)向陽枝。
明代:
何鞏道
未得理歸棹,還棲江上樓。鐘疏遙隔水,寒淺尚疑秋。
月色從今滿,江聲自古流。夜烏啼不住,知是宿城頭。
未得理歸棹,還棲江上樓。鐘疏遙隔水,寒淺尚疑秋。
月色從今滿,江聲自古流。夜烏啼不住,知是宿城頭。
清代:
夏孫桐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
目中剩影關(guān)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fēng)信緊,還欹茸帽。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
目中剩影關(guān)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fēng)信緊,還欹茸帽。
宋代:
邵雍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恨月時(shí)。見說天長在甚處,照教人老待奚為。
嬋娟東面才如鑒,屈曲西邊卻似眉。由此遂多悲與喜,堯夫非是愛吟詩。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恨月時(shí)。見說天長在甚處,照教人老待奚為。
嬋娟東面才如鑒,屈曲西邊卻似眉。由此遂多悲與喜,堯夫非是愛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