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象山論學語有得
聞象山論學語有得。宋代。李伯敏。 紛紛枝葉漫推尋,到底根株只在心。莫笑無弦陶靖節,個中三嘆有遺音。
[宋代]:李伯敏
紛紛枝葉漫推尋,到底根株只在心。
莫笑無弦陶靖節,個中三嘆有遺音。
紛紛枝葉漫推尋,到底根株隻在心。
莫笑無弦陶靖節,個中三歎有遺音。
唐代·李伯敏的簡介
宋筠州高安人,字敏求,一字好古。少時嘗與其宗人交訟于官,劉清之為說《易》之《訟》、《家人》二卦,伯敏瞿然,即以訟貲市《程傳》歸,遂為學者。又嘗以書通問朱熹,熹告以為學當專心致志,遂終身為象山之學,不名他師。
...〔
? 李伯敏的詩(1篇) 〕
宋代:
釋普度
文彩全彰拄杖頭,吳山楚水興悠悠。
江聲一夜催行色,踏斷石橋方始休。
文彩全彰拄杖頭,吳山楚水興悠悠。
江聲一夜催行色,踏斷石橋方始休。
:
項安世
晦翁一別遂千秋,跨鹿乘云何處游。
人隨流水去不返,名與好山空自留。
晦翁一別遂千秋,跨鹿乘雲何處遊。
人隨流水去不返,名與好山空自留。
明代:
黃省曾
四十時,履方砥節名譽揚。二府九列共翱翔,龍樓佳宴飛玉觴。
歸來意氣何洋洋,艷妻愛子牽錦裳。高堂朱戶奈樂何,高堂朱戶柰樂何。
四十時,履方砥節名譽揚。二府九列共翺翔,龍樓佳宴飛玉觴。
歸來意氣何洋洋,豔妻愛子牽錦裳。高堂朱戶奈樂何,高堂朱戶柰樂何。
元代:
楊維楨
桂樹叢生兮軒之陽。沐雨露兮含風霜。王孫不歸兮春草歇而不芳。軒中之人兮壽而康。
折瓊枝以為佩兮餐金粟以為糧。軒中之樂兮樂無央。
桂樹叢生兮軒之陽。沐雨露兮含風霜。王孫不歸兮春草歇而不芳。軒中之人兮壽而康。
折瓊枝以為佩兮餐金粟以為糧。軒中之樂兮樂無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