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州還入石頭詩
自江州還入石頭詩。南北朝。劉峻。 鼓枻浮大川,延睇洛城觀。洛城何郁郁,杳與云霄半。前望蒼龍門,斜瞻白鶴館。槐垂御溝道,柳綴金堤岸。迅馬晨風(fēng)趨,輕輿流水散。高歌梁塵下,縆瑟荊禽亂。我思江海游,曾無朝市玩。忽寄靈臺宿,空軫及關(guān)嘆。仲子入南楚,伯鸞出東漢。何能棲樹枝,取斃王孫彈。
[南北朝]:劉峻
鼓枻浮大川,延睇洛城觀。洛城何郁郁,杳與云霄半。
前望蒼龍門,斜瞻白鶴館。槐垂御溝道,柳綴金堤岸。
迅馬晨風(fēng)趨,輕輿流水散。高歌梁塵下,縆瑟荊禽亂。
我思江海游,曾無朝市玩。忽寄靈臺宿,空軫及關(guān)嘆。
仲子入南楚,伯鸞出東漢。何能棲樹枝,取斃王孫彈。
鼓枻浮大川,延睇洛城觀。洛城何郁郁,杳與雲(yún)霄半。
前望蒼龍門,斜瞻白鶴館。槐垂禦溝道,柳綴金堤岸。
迅馬晨風(fēng)趨,輕輿流水散。高歌梁塵下,縆瑟荊禽亂。
我思江海遊,曾無朝市玩。忽寄靈臺宿,空軫及關(guān)歎。
仲子入南楚,伯鸞出東漢。何能棲樹枝,取斃王孫彈。
唐代·劉峻的簡介
劉峻(463—521年),南朝梁學(xué)者兼文學(xué)家。字孝標(biāo),本名法武,平原(今屬山東德州平原縣)人。以注釋劉義慶等編撰的《世說新語》而著聞于世,其《世說新語》注引證豐富,為當(dāng)時人所重視。而其文章亦擅美當(dāng)時。《 隋書·經(jīng)籍志 》著錄其詩文集六卷,惜今所傳為數(shù)有限。劉峻才識過人,著述甚豐,所作詩文頗有發(fā)明。其《世說新語注》 征引繁博,考定精審,被視為后世注書之圭臬,至今流傳。據(jù)《隋志》 所載,劉峻另有《漢書注》 一百四十卷,還 編撰《類苑》一百二十 卷,惜二注均已亡佚。劉峻生平行跡歷來不得其詳。
...〔
? 劉峻的詩(17篇) 〕
元代:
劉永之
為君粘筆寫筼筜,數(shù)尺新捎綠粉香。持向西窗聽夜雨,高情渾似對瀟湘。
為君粘筆寫筼筜,數(shù)尺新捎綠粉香。持向西窗聽夜雨,高情渾似對瀟湘。
明代:
凌義渠
古香拂拂手摩挲,為惜牟珠剩幾多。憑仗血誠通姓字,一編高擁意如何。
古香拂拂手摩挲,為惜牟珠剩幾多。憑仗血誠通姓字,一編高擁意如何。
明代:
郭之奇
披衣及曉赴初光,山課催人亦太忙。一路蕪煙須盡掃,滿空松雪正飛揚(yáng)。
披衣及曉赴初光,山課催人亦太忙。一路蕪煙須盡掃,滿空松雪正飛揚(yáng)。
清代:
朱祖謀
繞榻書簽兼畫幀。朦朧散帙何曾竟。老去不禁茶力猛。
微睡醒。風(fēng)爐煎術(shù)供秋病。
繞榻書簽兼畫幀。朦朧散帙何曾竟。老去不禁茶力猛。
微睡醒。風(fēng)爐煎術(shù)供秋病。
近代:
陳匪石
京華遍冠蓋,憔悴斯人。心力好付陽春,迷離一片,渺煙水、吳根殘畫同論。
斜陽小樓外,漫愁縈絲柳,望冷孤云。堂前舊燕,勸歸來、莫誤黃昏。
京華遍冠蓋,憔悴斯人。心力好付陽春,迷離一片,渺煙水、吳根殘畫同論。
斜陽小樓外,漫愁縈絲柳,望冷孤雲(yún)。堂前舊燕,勸歸來、莫誤黃昏。
宋代:
林希逸
鄉(xiāng)閭扶杖久,早歲譽(yù)兵間。誰信白頭叟,能柔赤腳蠻。
人言勞不報(bào),公有道能閒。似是英雄骨,埋名向此山。
鄉(xiāng)閭扶杖久,早歲譽(yù)兵間。誰信白頭叟,能柔赤腳蠻。
人言勞不報(bào),公有道能閒。似是英雄骨,埋名向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