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徹二公再參無際和尚
送一徹二公再參無際和尚。宋代。釋廣聞。 兩公未見無際前,謂從本有成話墮。兩公既見無際后,謂是不同成兩個。明知見與未見時,蒼龍終不澄潭臥。云巖晚歸玲瓏巖,老兒家有彌天禍。口皮邊禪慣賣弄,動輒引人入荒草。不知兩公竟何意,春風又問東南道。貧思舊債濟北驢,再欲一頓憨作么。當時失卻一只眼,賦過關(guān)門夾山老。后三十年有話在,珍重此行休放過。
[宋代]:釋廣聞
兩公未見無際前,謂從本有成話墮。兩公既見無際后,謂是不同成兩個。
明知見與未見時,蒼龍終不澄潭臥。云巖晚歸玲瓏巖,老兒家有彌天禍。
口皮邊禪慣賣弄,動輒引人入荒草。不知兩公竟何意,春風又問東南道。
貧思舊債濟北驢,再欲一頓憨作么。當時失卻一只眼,賦過關(guān)門夾山老。
后三十年有話在,珍重此行休放過。
兩公未見無際前,謂從本有成話墮。兩公既見無際後,謂是不同成兩個。
明知見與未見時,蒼龍終不澄潭臥。雲(yún)巖晚歸玲瓏巖,老兒家有彌天禍。
口皮邊禪慣賣弄,動輒引人入荒草。不知兩公竟何意,春風又問東南道。
貧思舊債濟北驢,再欲一頓憨作麼。當時失卻一隻眼,賦過關(guān)門夾山老。
後三十年有話在,珍重此行休放過。
唐代·釋廣聞的簡介
釋廣聞(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賜名佛智,號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從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廣利禪寺。十一年,住凈慈報恩光孝禪寺。寶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靈隱禪寺。四年,住徑山興圣萬壽禪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廣聞禪師語錄》,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銘》。 釋廣聞詩,以輯自《語錄》者及其中單編之詩依原卷次編為兩卷。
...〔
? 釋廣聞的詩(207篇) 〕
宋代:
劉克莊
翁已鞭鸞上九霄,此郎雖小亦清標。
斯文尚有嫡傳在,每見能令人意消。
翁已鞭鸞上九霄,此郎雖小亦清標。
斯文尚有嫡傳在,每見能令人意消。
近代:
陳方恪
意氣拿云憶昔年。當筵借箸畫山川。功名欹枕看飛鳶。
草檄未成憎命達,酬恩何計受人憐。一龕云臥送華顛。
意氣拿雲(yún)憶昔年。當筵借箸畫山川。功名欹枕看飛鳶。
草檄未成憎命達,酬恩何計受人憐。一龕雲(yún)臥送華顛。
元代:
張翥
月似二年前好。人比二年前老。今夕又鯨川,但欠酒杯傾倒。聞道。聞道。三徑漸荒秋草。
月似二年前好。人比二年前老。今夕又鯨川,但欠酒杯傾倒。聞道。聞道。三徑漸荒秋草。
清代:
黃毓祺
堤上東風楊柳斜,半飛柳絮半飛沙。可憐一樣風前絮,惟有江南似雪花。
堤上東風楊柳斜,半飛柳絮半飛沙。可憐一樣風前絮,惟有江南似雪花。
宋代:
許及之
拂拭滄波遠接天,摩挲喬木老生煙。題詩作畫人何在,萬古蓬窗一覺眠。
拂拭滄波遠接天,摩挲喬木老生煙。題詩作畫人何在,萬古蓬窗一覺眠。
宋代:
趙師俠
茫茫云海浩無邊。天與誰相連。舳艫萬里來往,有禱必安全。專掌握,雨晹權(quán)。屬豐年。瓊卮玉醴,饗此精誠,福慶綿綿。
茫茫雲(yún)海浩無邊。天與誰相連。舳艫萬裡來往,有禱必安全。專掌握,雨晹權(quán)。屬豐年。瓊卮玉醴,饗此精誠,福慶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