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千古李將軍
卜算子·千古李將軍。宋代。辛棄疾。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蕓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萬一朝家舉力田,舍我其誰也。
[宋代]:辛棄疾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蕓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萬一朝家舉力田,舍我其誰也。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蕓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萬一朝家舉力田,舍我其誰也。
小令的上片是用李廣屢立戰功,但官位不到九卿,而他的堂弟李蔡人品在下中等,卻能封為列侯的故事,以古喻今,尖銳地揭露了南宋小朝廷的腐朽反動本質。它已為一群庸碌無能的投降派所把持,那些有志氣、有才能的抗戰志士卻被排斥打擊。這是南宋朝廷偏安政策的體現
小令的下片以“蕓草去陳根,筧竹添新瓦”作為起興句,以“萬一朝廷舉力田,舍我其誰也”這一反語作結,與詞的上片相照應,揭露南宋朝廷打擊抗戰派的政策。
小令以李廣喻自己,指出象李廣這樣智勇雙全的英雄人物,卻總是被排斥、迫害。對此,作者是極為忿慨的,但他卻反話正說,不說自己的忿慨,偏說“舉力田”;在“舍我其誰”的嚴肅敘說中,表達了作者強烈憤慨和對南宋朝廷的尖銳嘲諷。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
元代:
耶律楚材
乃祖開元柱石臣,云孫髣髴玉麒麟。從來德炙輿人口,此日恩沾圣世春。
欲草薦書學北海,未開東閣愧平津。而今且試調羹手,佇看沙堤繼舊塵。
乃祖開元柱石臣,雲孫髣髴玉麒麟。從來德炙輿人口,此日恩沾聖世春。
欲草薦書學北海,未開東閣愧平津。而今且試調羹手,佇看沙堤繼舊塵。
明代:
湛若水
長嘯聲聞塞兩間,紛紛萬有到來閒。淹留廿載成何事,空載大江明月還。
長嘯聲聞塞兩間,紛紛萬有到來閒。淹留廿載成何事,空載大江明月還。
清代:
徐釚
儂似浮萍漂泊里。不道留儂,到便儂留住。柳絮隨風花落處。
為儂又惹閒情緒。
儂似浮萍漂泊裡。不道留儂,到便儂留住。柳絮隨風花落處。
為儂又惹閒情緒。
清代:
陶元藻
天險何曾《禹貢》陳,白波江上起嶙峋?;ù构率河?,佩響空山夜降神。
玉馬驚回猺洞火,寒潮拍盡女墻塵。帆飛三峽行才半,還傍香爐一問津。
天險何曾《禹貢》陳,白波江上起嶙峋。花垂孤石春迎棹,佩響空山夜降神。
玉馬驚回猺洞火,寒潮拍盡女牆塵。帆飛三峽行才半,還傍香爐一問津。
明代:
李攀龍
蘭臺使者出長安,風俗三齊攬轡看。今日殿中玄武仗,須君柱后惠文冠。
彈章氣借山河壯,執法秋臨節鉞寒。儻值東封陪扈從,舊游偏奉六龍歡。
蘭臺使者出長安,風俗三齊攬轡看。今日殿中玄武仗,須君柱後惠文冠。
彈章氣借山河壯,執法秋臨節鉞寒。儻值東封陪扈從,舊遊偏奉六龍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