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宴懸圃二首
七夕宴懸圃二首。唐代。李治。 羽蓋飛天漢,鳳駕越層巒。俱嘆三秋阻,共敘一宵歡。璜虧夜月落,靨碎曉星殘。誰能重操杼,纖手濯清瀾。霓裳轉云路,鳳駕儼天潢。虧星凋夜靨,殘月落朝璜。促歡今夕促,長離別后長。輕梭聊駐織,掩淚獨悲傷。
[唐代]:李治
羽蓋飛天漢,鳳駕越層巒。俱嘆三秋阻,共敘一宵歡。
璜虧夜月落,靨碎曉星殘。誰能重操杼,纖手濯清瀾。
霓裳轉云路,鳳駕儼天潢。虧星凋夜靨,殘月落朝璜。
促歡今夕促,長離別后長。輕梭聊駐織,掩淚獨悲傷。
羽蓋飛天漢,鳳駕越層巒。俱歎三秋阻,共敘一宵歡。
璜虧夜月落,靨碎曉星殘。誰能重操杼,纖手濯清瀾。
霓裳轉雲路,鳳駕儼天潢。虧星凋夜靨,殘月落朝璜。
促歡今夕促,長離別後長。輕梭聊駐織,掩淚獨悲傷。
唐代·李治的簡介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是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于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長安太極殿,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咸海(一說里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于乾陵,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
...〔
? 李治的詩(18篇) 〕
明代:
鄭岳
關輔多英俊,掄魁迥不凡。清樽延款語,細雨濕征衫。
絕粒離煙火,行空脫轡銜。西歸仍有約,拉我訪云巖。
關輔多英俊,掄魁迥不凡。清樽延款語,細雨濕征衫。
絕粒離煙火,行空脫轡銜。西歸仍有約,拉我訪雲巖。
宋代:
釋紹嵩
西湖招提三百六,佳處如春有眉目。
一番雨過吞青空,萬頃無波鴨頭綠。
西湖招提三百六,佳處如春有眉目。
一番雨過吞青空,萬頃無波鴨頭綠。
元代:
吳當
五馬翩翩渡五溪,玉融更在桂林西。連山晴黛分巖洞,列戍昏煙疊鼓鼙。
隴上梅花無雁過,庭前榕葉有鶯啼。使君自是金閨彥,暫為分憂及遠黎。
五馬翩翩渡五溪,玉融更在桂林西。連山晴黛分巖洞,列戍昏煙疊鼓鼙。
隴上梅花無雁過,庭前榕葉有鶯啼。使君自是金閨彥,暫為分憂及遠黎。
宋代:
趙蕃
天公知君有此畫,要遣題詩與當價。故令欲雪還弄晴,盡日神機不容暇。
毫端自出右丞維,孫郎一見欣得之。寫真命意兩俱盛,我今落筆胡能奇。
天公知君有此畫,要遣題詩與當價。故令欲雪還弄晴,盡日神機不容暇。
毫端自出右丞維,孫郎一見欣得之。寫真命意兩俱盛,我今落筆胡能奇。
宋代:
陳洵直
犖確玉峰矗,真朋夐游遨。洗耳發清響,躡蹻玱鸞高。
飛泉落松杪,節奏風蕭騷。八鎖度靈鑰,鏗鏗引云璈。
犖確玉峰矗,真朋夐遊遨。洗耳發清響,躡蹻玱鸞高。
飛泉落松杪,節奏風蕭騷。八鎖度靈鑰,鏗鏗引雲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