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經(jīng)地義 |
經(jīng):道;原則;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比喻理所當(dāng)然;不可置疑。 |
戒驕戒躁 |
戒:警惕;防備;躁:性急;警惕驕傲;防備急躁。 |
火樹銀花 |
火樹:火紅的樹;指樹上掛滿燈彩;銀花:銀白色的花。指燈光閃亮;絢麗燦爛。 |
順口溜 |
民間的一種句子長短不等口頭韻文。 |
起兵動眾 |
眾:大隊人馬。舊指大規(guī)模出兵。現(xiàn)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斷斷續(xù)續(xù) |
不連續(xù)的,具有無條理的和不連貫的特性。 |
大包大攬 |
把事情、任務(wù)等盡量兜攬過來。 |
廣闊天地 |
指可以發(fā)揮作用做出成就的廣大領(lǐng)域 |
肝膽過人 |
膽量超過一般人。比喻有勇氣,有血性。 |
餓虎吞羊 |
饑餓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
反老還童 |
反:回。由衰老恢復(fù)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qiáng)固執(zhí)。 |
化鴟為鳳 |
比喻能以德化民,變惡為善。鴟,貓頭鷹,古人以為兇鳥。語本《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nèi)王渙,政尚嚴(yán)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 |
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己溺己饑 |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zé)任。 |
走南闖北 |
指走過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闖蕩。 |
勝友如云 |
勝友:良友。許多良友聚集一處。 |
風(fēng)虎云龍 |
虎嘯生風(fēng),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yīng)。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忙不擇價 |
匆忙中售貨要不了好價錢。 |
子繼父業(yè) |
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yè)。 |
會少離多 |
相會少,別離多。感慨人生聚散無常或別離之苦。 |
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 |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fēng)景優(yōu)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yīng)接不過來。 |
冒失鬼 |
言語、舉動魯莽、輕率的人。 |
勢在必行 |
行:做。從事情發(fā)展的趨勢看,必須采取行動。 |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
緣:緣分。有緣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會相聚在一起。沒有緣分的人即使面對面走過,也聚不到一塊。 |
朝升暮合 |
零碎賣米。形容生活困難。 |
意惹情牽 |
惹:引起。牽:牽掛。引起情感上的纏綿牽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