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血未干
口血未干 (口血未乾 ) 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kǒu xuè wèi gān,口血未干是貶義詞。。。。

拼音讀音
拼音kǒu xuè wèi gān
怎么讀
注音ㄎㄡˇ ㄒㄩㄝˋ ㄨㄟˋ ㄍㄢˊ
繁體口血未乾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九年》:“與大國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例子口血未干,宋人背盟,寡人伐之。(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一回)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訂盟約不久就毀約。
近義詞尸骨未寒
英語before the blood of the oath is dry (breaking an oath which is just made)
※ 成語口血未干的拼音、口血未干怎么讀由萬詞庫-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成語大全提供。
在線漢字轉拼音
風言影語 | 捕風捉影的話語。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價值千金的皮衣,決非一只狐貍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積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頤指氣使 | 頤:腮幫子;指:指揮;氣:神氣;使:指使。用腮幫子來指揮人;用神氣來支使人。 |
翩翩起舞 | 輕捷飄逸地跳起舞來。 |
空穴來風 | 穴:洞、孔;來:招致。有了空隙就會招致風吹來。比喻流言乘機傳開來;或比喻消息或傳說不是完全沒有來由。 |
氣充志驕 | 謂心滿意得,驕傲自大。 |
用心良苦 | 費勁心血 |
叫化子 | 乞丐。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頭頂上沒有一片瓦,肢底下沒有插針的地方。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 |
半吊子 | 膚淺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說話隨便,舉止不沉穩的人。 |
惹事生非 | 招惹是非,引起爭端。 |
禍國誤民 | 禍:禍害;誤:誤導,耽誤。指危害國家,誤導人民。 |
光前裕后 | 光前:光興前業;裕后:恩澤流傳及子孫。指增光前代;造福后人。形容功績顯著。 |
纏綿悱惻 | 纏綿:情感縈繞而不能解脫;悱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無法排遣。后也指詩文情調凄愴而婉轉。也作“悱惻纏綿”。 |
不治之癥 | 治不好的病、絕癥。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
吉光片羽 |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塊毛皮;吉光:古代傳說中的神獸;毛皮為裘;入水數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殘存的極其珍貴的文物。 |
斗水活鱗 | 語本《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鱗”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女生外向 | 向:朝著,引申為偏愛。女子成人總要結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
牛刀小試 |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試驗。比喻有大本領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
手不釋書 | 猶手不釋卷。 |
信口開河 | 隨口亂說一氣。指說話沒有根據;不可靠。信口:隨口;開河:指說話時嘴唇張合。 |
密鑼緊鼓 | 鑼聲緊,鼓點密。戲曲開臺前的一陣節奏急促的鑼鼓。比喻為配合某人的上臺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氣氛、聲勢。 |
伸手不見五指 | 形容光線非常暗,看不見四周圍的事物。 |
紛紅駭綠 | 紛:紛披;紅:指紅花;駭:散亂;綠:指綠葉。紛披散亂的紅花綠葉。形容花草樹木隨風擺動。 |
張徨失措 | 見“張皇失措”。 |
罵罵咧咧 | 指在說話中夾雜著罵人的話 |
首尾兩端 | 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動搖不定。 |
煙消云散 | 消:消失;散:散去。像煙霧和云氣一樣消散。比喻消失得無影無蹤。也作“云消霧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