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之國 |
指一個國家內不受中央政權統轄的政權或地方。 |
逍遙法外 |
不受拘束。指犯法的人沒有受到法律制裁 ;仍然自由自在。 |
石枯松老 |
枯:干枯。石頭干裂,松樹老朽。形容歷時極為久遠。 |
橫眉冷對千夫指 |
比喻以憤恨和輕蔑的態度對待敵人的攻擊。 |
背腹受敵 |
指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
空穴來風 |
穴:洞、孔;來:招致。有了空隙就會招致風吹來。比喻流言乘機傳開來;或比喻消息或傳說不是完全沒有來由。 |
同室操戈 |
自家人動刀槍。泛指內部相爭。操:拿;戈:古代的一種兵器。 |
苦口之藥 |
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錯誤很有好處。 |
化鴟為鳳 |
比喻能以德化民,變惡為善。鴟,貓頭鷹,古人以為兇鳥。語本《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 |
懸石程書 |
形容勤于政事。 |
量能授官 |
根據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適當官職。 |
死不開口 |
至死也不說話。指緘口不言 |
定國安邦 |
邦:國家。治理和保衛國家,使國家安定穩固。 |
動魄驚心 |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
似是而非 |
是:對;正確;非:不對;錯誤。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指表面上相似;實際上不一樣。 |
孜孜不倦 |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
性命攸關 |
攸:所。形容事關重大,非常緊要 |
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唯利是圖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獨;圖:貪圖;追求。 |
惴惴不安 |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
薪盡火滅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滅了。比喻死亡。 |
主人翁 |
當家作主的人。 |
師嚴道尊 |
為師之道要尊貴、莊嚴。《禮記 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宋 韓淲《澗泉日記》:“鄭康成事馬融,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傳授于玄……漢之師道尊嚴如此。” |
藥石無效 |
藥石:藥和治病的石針。藥和石針都不見效。形容病情嚴重。 |
聲馳千里 |
馳:傳揚。名聲遠播。形容聲望很高。 |
踉踉蹌蹌 |
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 |
迷迷糊糊 |
使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使渾濁不清。 |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
舊時認為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