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山煮海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摘:開發(fā)。開山煉銅,煮海取鹽。
出處《宋史·李繼和傳》:“以朝廷雄富,猶言摘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則或缺軍須。”
基礎信息
拼音zhāi shān zhǔ hǎi
注音ㄓㄞ ㄕㄢ ㄓㄨˇ ㄏㄞˇ
繁體摘山煑海
感情摘山煮海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疚心疾首(意思解釋)
- 鬼怕惡人(意思解釋)
- 鑒影度形(意思解釋)
- 舊地重游(意思解釋)
- 心里有鬼(意思解釋)
- 漏洞百出(意思解釋)
- 鋪天蓋地(意思解釋)
- 反治其身(意思解釋)
- 古色古香(意思解釋)
- 一哄而起(意思解釋)
- 暴取豪奪(意思解釋)
- 語短情長(意思解釋)
- 禍國誤民(意思解釋)
- 連珠炮(意思解釋)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釋)
- 敢不承命(意思解釋)
- 沖鋒陷陣(意思解釋)
- 胡子拉碴(意思解釋)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釋)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釋)
- 牛驥同槽(意思解釋)
- 子繼父業(yè)(意思解釋)
- 取之不盡(意思解釋)
- 超然絕俗(意思解釋)
- 坐以待斃(意思解釋)
- 當頭棒喝(意思解釋)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意思解釋)
- 勢在必行(意思解釋)
※ 摘山煮海的意思解釋、摘山煮海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專業(yè)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日甚一日 | 一天比一天厲害。 |
如履薄冰 | 好像踩著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險的境地而提心吊膽。 |
處之泰然 | 處:處理;對待;之:代詞。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沉著鎮(zhèn)定。也指對事情無動于衷。也作“泰然處之”。 |
歇斯底里 | 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
當仁不讓 | 碰到應該做的好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托;不謙讓。當:面對著;仁:原指正義的事;現(xiàn)泛指應該做的好事。 |
窮鄉(xiāng)僻壤 | 指荒遠偏僻的地方。 |
拭目以待 | 擦亮眼睛等著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一定會出現(xiàn)。 |
不攻自破 | 不用攻擊;自己就破滅了。多指不正確的理論或謠言未經(jīng)批駁;就露出破綻;站不住腳了。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zhí)。 |
敲詐勒索 | 依仗權(quán)勢或抓住別人的把柄;采取威脅手段索取錢財。 |
望而生畏 | 看著就害怕。生畏:害怕。 |
燕雀安知鴻鵠志 | 鴻鵠:天鵝。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 |
便還就孤 | 就撤回到我這里.。 |
黑天半夜 | 指深更半夜。 |
羊質(zhì)虎皮 | 質(zhì):本性。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fā)抖,它的本性沒有變。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
家破人亡 | 家園被毀;親人死亡。形容家庭慘遭不幸。 |
粉墨登場 | 粉墨: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指化裝后登臺演戲。比喻喬裝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臺。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戲一樣活動。 |
超然物外 | 超然:脫離;不介入;物:客觀世界。超脫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對現(xiàn)實的一切都不感興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
汗馬功勞 | 汗馬:戰(zhàn)馬奔馳出汗。指將士立下戰(zhàn)功。后指對事業(yè)的辛勤貢獻。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充耳不聞 | 充:塞住;聞:聽。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 |
偶語棄市 | 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在鬧市執(zhí)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殺身之禍。 |
滿面春風 | 春風:春天溫暖的風。本指春風拂面;溫暖宜人。現(xiàn)指心情喜悅;滿臉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藹熱情的面容。 |
有志竟成 | 竟:終于。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
亡魂失魄 |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xiàn)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勢在必行 | 行:做。從事情發(fā)展的趨勢看,必須采取行動。 |
躍躍欲試 | 躍躍:急于要動的樣子。心情急切地想試一試。形容對某事情非常有興致;急切想試試。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干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