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無行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有虛言而無德行。
出處《后漢書·史弼傳》:“竊聞勃海王悝……外聚剽輕不逞之徒,內荒酒樂,出入無常,所與群居,皆有口無行,或家之棄子,或朝之斥臣。”
例子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史弼傳》:“內荒酒樂,出入無常,所與群君,皆有口無行。或家之棄子,或朝之斥經,必有羊勝、伍被之變。”
基礎信息
拼音yǒu kǒu wú xíng
注音一ㄡˇ ㄎㄡˇ ㄨˊ ㄒ一ㄥˊ
繁體有口無行
感情有口無行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近義詞言行不一
反義詞言行一致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壯氣吞牛(意思解釋)
- 鐵郭金城(意思解釋)
- 價值連城(意思解釋)
- 反求諸己(意思解釋)
- 零光片羽(意思解釋)
- 明知故問(意思解釋)
- 空費詞說(意思解釋)
- 化鴟為鳳(意思解釋)
- 行不顧言(意思解釋)
- 衣錦還鄉(意思解釋)
- 飯囊酒甕(意思解釋)
- 指手劃腳(意思解釋)
- 著手成春(意思解釋)
- 恐后爭先(意思解釋)
- 羊質虎皮(意思解釋)
- 鳳協鸞和(意思解釋)
- 升官發財(意思解釋)
- 綿里藏針(意思解釋)
- 膽大心小(意思解釋)
- 如出一轍(意思解釋)
- 斷章截句(意思解釋)
- 叫苦不迭(意思解釋)
- 慮周藻密(意思解釋)
- 轉彎磨角(意思解釋)
-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意思解釋)
- 辭喻橫生(意思解釋)
- 千里命駕(意思解釋)
- 經國之才(意思解釋)
※ 有口無行的意思解釋、有口無行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含辛茹苦 | 茹:吃;辛:苦。形容備受艱難;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
習非成是 | 對某些錯誤事情習慣了,反以為本來就是對的。 |
日日夜夜 | 每天每夜。形容延續的時間長。 |
默不做聲 | 默:沉默。沉默不說一句話 |
裾馬襟牛 | 像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沒有頭腦和無知。亦作“襟裾馬牛”。 |
匡亂反正 | 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
草菅人命 | 菅:一種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雜草。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樣輕賤;隨意加以摧殘。指反動統治者濫施淫威;任意殘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
斷斷續續 | 不連續的,具有無條理的和不連貫的特性。 |
風流才子 | 風度瀟灑,才學出眾的人。 |
平淡無奇 | 奇:特殊。平平淡淡;沒有什么顯著的、出色的地方。 |
藏形匿影 | 藏、匿:隱藏。隱藏形跡,不露真相。 |
語短情長 | 語言簡短,情意深長。 |
燕雀安知鴻鵠志 | 鴻鵠:天鵝。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 |
本末倒置 | 本:樹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樹梢;比喻事物的枝節;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弄顛倒了。 |
有血有肉 |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藝作品形象生動;內容充實。 |
定國安邦 | 邦:國家。治理和保衛國家,使國家安定穩固。 |
離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見 |
似是而非 | 是:對;正確;非:不對;錯誤。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指表面上相似;實際上不一樣。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裊裊婷婷 | 裊裊: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態柔美。 |
細水長流 | 細:微小。比喻節約使用財物;使經常不缺用。也比喻一點一滴不間斷做某件事。 |
背鄉離井 | 指遠離家鄉,流落他方。 |
為虎作倀 | 被老虎咬死的人變成鬼;又去引誘別人來讓老虎吃;這種鬼叫作“倀”。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 |
東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大勢所趨 | 大勢:總體局勢;趨:向、往。整個局勢發展的趨向。 |
是非曲直 | 曲:無理;直:有理。指對事物的評斷。 |
連車平斗 | 形容冗員很多。 |
始終一貫 | 自始至終都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