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杜恕傳》:“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例子所以彭官保便一心一意的料理防守事宜,莊制軍便一心一意料理軍需器械。(清 張春帆《宦海》第四回)
基礎信息
拼音yī xīn yī yì
注音一 ㄒ一ㄣ 一 一ˋ
感情一心一意是褒義詞。
用法聯合式;作定語、狀語;含褒義。
辨析見“全心全意”。
謎語憶;日立
近義詞全心全意、真心實意、一心一意
反義詞三心二意、心猿意馬
英語give one's whole mind to
俄語всем сердцем(от всей души)
日語一意専心(いちいせんしん)
德語mit Leib und Seele(sich einer Sache ganz hingeben)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逍遙法外(意思解釋)
- 所作所為(意思解釋)
- 防患于未然(意思解釋)
- 說一不二(意思解釋)
- 氣充志驕(意思解釋)
- 香草美人(意思解釋)
- 外圓內方(意思解釋)
- 河魚腹疾(意思解釋)
- 高步闊視(意思解釋)
- 三長兩短(意思解釋)
- 極重不反(意思解釋)
- 取而代之(意思解釋)
- 萬馬奔騰(意思解釋)
- 刀光劍影(意思解釋)
- 敲詐勒索(意思解釋)
- 昂藏七尺(意思解釋)
- 扶搖直上(意思解釋)
- 妻兒老小(意思解釋)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釋)
- 有目共睹(意思解釋)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釋)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釋)
- 令人作嘔(意思解釋)
- 動魄驚心(意思解釋)
- 風情月意(意思解釋)
- 之子于歸(意思解釋)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釋)
- 背鄉離井(意思解釋)
※ 一心一意的意思解釋、一心一意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浪跡江湖 | 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處。 |
嚴陣以待 | 嚴:嚴肅整齊;嚴陣:整齊嚴正的陣勢。擺好陣勢等待著。指做好充分戰斗準備;等著敵人。 |
酒囊飯袋 | 囊:口袋。裝酒裝飯的口袋。喻指只會喝酒吃飯而毫無能力的人。 |
信及豚魚 | 及:達到;豚:小豬。信用及于小豬和魚那樣微賤的東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體。形體象土木一樣。比喻人的本來面目,不加修飾。 |
藏形匿影 | 藏、匿:隱藏。隱藏形跡,不露真相。 |
反面無情 | 翻臉不講情面。形容對人的態度突然變壞;不留情面。 |
專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斷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興高采烈 | 興致高;精神飽滿。采:精神;烈:強烈;旺盛。 |
結纓伏劍 | 結纓:系上帽帶;伏劍:拔劍自刎。比喻為維護正義而獻身。 |
事與愿違 | 事實與愿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
舉直錯枉 | 舉:選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錯:通“措”,廢棄,放棄。枉:彎曲,比喻邪惡之人。起用正直賢良,罷黜奸邪佞人。亦作“舉直厝枉”、“舉直措枉”。 |
東施效顰 | 美女西施因病皺眉;顯得更美。鄰里丑女(后稱東施);機械地模仿;也皺起眉頭;結果這副苦相使她顯得更丑(效:模仿;顰:皺眉頭)。比喻不顧具體條件;不加分析地胡亂摹仿別人;結果適得其反;顯得可笑。 |
受益匪淺 | 匪:通“非”。得到的好處很多。 |
穩如泰山 | 穩:穩固。穩固得像泰山一樣。形容極其穩固;不可動搖。 |
空腹高心 | 腹內空虛而目空一切。形容并無真才實學。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辦公或審理案件結束。現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向后退縮。 |
踵武前賢 | 踵:腳跟。武:足跡。跟隨著前人的腳步走。比喻效法前人。 |
不合時宜 | 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
細水長流 | 細:微小。比喻節約使用財物;使經常不缺用。也比喻一點一滴不間斷做某件事。 |
千真萬確 | 真:真實;確:確實。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前赴后繼 | 赴:奔赴。前面的沖上去了;后面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斗;奮勇沖殺向前。 |
圓鑿方枘 | 鑿:榫眼;枘:榫頭。方榫頭插不進圓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薪盡火滅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滅了。比喻死亡。 |
在此存照 | 照:查考,察看。寫下字據保存進來,以作憑證 |
哀兵必勝 | 哀兵: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一說“哀;憫也”。憐惜和慈愛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能奮起抗戰;必獲勝利。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