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和鼎鼐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鼎:古代烹調食物的器具,三足兩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調味。比喻處理國家大事。多指宰相職責。
出處《舊唐書·裴度傳》:“果聞勿藥之喜,更喜調鼎之功?!?/p>
例子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萬人之上,調和鼎鼐,燮理陰陽。(元 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
基礎信息
拼音tiáo hé dǐng nài
注音ㄊ一ㄠˊ ㄏㄜˊ ㄉ一ㄥˇ ㄋㄞˋ
繁體調咊鼎鼐
感情調和鼎鼐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多指宰相職責。
謎語宰相職責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薪貴于桂(意思解釋)
- 含辛茹苦(意思解釋)
- 初出茅廬(意思解釋)
- 狐群狗黨(意思解釋)
- 鬼怕惡人(意思解釋)
- 德重恩弘(意思解釋)
- 卬首信眉(意思解釋)
- 堂堂一表(意思解釋)
- 直截了當(意思解釋)
- 殺雞取卵(意思解釋)
- 躡手躡腳(意思解釋)
- 沒里沒外(意思解釋)
- 止于至善(意思解釋)
- 百無一是(意思解釋)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釋)
- 道山學海(意思解釋)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釋)
- 各行各業(意思解釋)
- 迭床架屋(意思解釋)
- 坐懷不亂(意思解釋)
- 雞口牛后(意思解釋)
- 落落寡合(意思解釋)
- 圓鑿方枘(意思解釋)
- 形形色色(意思解釋)
- 師嚴道尊(意思解釋)
- 面如土色(意思解釋)
- 揮戈反日(意思解釋)
- 流風馀俗(意思解釋)
※ 調和鼎鼐的意思解釋、調和鼎鼐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挑三揀四 | 形容過分地挑剔。也指對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選。 |
禍亂滔天 | 形容災禍、戰亂極其嚴重,天下動蕩不安。 |
不折不扣 | 折、扣:原為商業用語;商品按原價扣除百分之幾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點不差。 |
橫眉冷對千夫指 | 比喻以憤恨和輕蔑的態度對待敵人的攻擊。 |
節用裕民 | 節約用度,使人民過富裕的生活。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蔽:遮蓋;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
南轅北轍 |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
弦外之響 | 比喻言外之意。 |
材輕德薄 | 指才德疏淺。有時用為謙詞。 |
視微知著 | 看到細微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 |
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過推想而了解真相。 |
喔咿儒睨 | 儒睨:強笑的樣子。形容老著臉皮,強作歡顏。 |
東扶西倒 | 從這邊扶起,卻又倒向那邊。比喻顧此失彼。也形容壞習氣太多,糾正了這一點,那一點又冒頭了。 |
白發蒼蒼 | 蒼蒼:灰白色。形容年邁而頭發花白。 |
囚首垢面 | 象監獄里的犯人,好久沒有理發和洗臉。形容不注意清潔、修飾。 |
室徒四壁 | 猶言室內空無一物。喻貧窮。 |
拔茅連茹 | 茅:白茅,一種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牽連的樣子。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 |
有血有肉 |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藝作品形象生動;內容充實。 |
令人滿意 | 指讓人意愿得到滿足。 |
鉆木取火 | 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鉆進去,靠摩擦取火。 |
一鼓作氣 |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士氣。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面有難色 | 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 |
念茲在茲 | 念:思念;記念;茲:此;這個。念念不忘某件事。 |
散言碎語 | 猶言閑言碎語。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會少離多 | 相會少,別離多。感慨人生聚散無?;騽e離之苦。 |
妙語連珠 | 連珠:串珠;像珠子一樣一個接一個串接著。巧妙風趣的話一個接一個。 |
草滿囹圄 | 監獄里長滿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極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