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無片瓦,下無卓錐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ō zhuī
基本解釋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無立足之地。
出處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豐化和尚》:“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xué)人向什么處立?”
暫未找到成語上無片瓦,下無卓錐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上無片瓦,下無卓錐)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所作所為 | 明 李贄《答周西巖書》:“我不識(shí)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皆是誰主張乎?” |
簞瓢屢空 |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 |
起兵動(dòng)眾 | 晉·陳壽《三國(guó)志·吳志·華敷傳》:“不可以興土功,不可以會(huì)諸侯,不可以起兵動(dòng)眾,舉大事,必有大殃。” |
尾生之信 |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
杜絕言路 | 《后漢書·袁紹傳》:“操欲迷?shī)Z時(shí)明,杜絕言路。” |
拋磚引玉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時(shí)有一僧便出,禮拜,師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gè)墜子。’” |
萬無一失 | 漢 枚乘《七發(fā)》:“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 |
喔咿儒睨 | 戰(zhàn)國(guó)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婦人乎?” |
不得而知 | 唐 韓愈《爭(zhēng)臣論》:“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 |
見危致命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