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的成語故事

拼音xíng shī zǒu ròu
基本解釋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行尸:會走動的尸體。
出處晉 王嘉《拾遺記 后漢》:“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p>
暫未找到成語行尸走肉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行尸走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易放難收 | 宋·朱熹《答鞏仲至》:“所謂修辭立誠以居業者,欲吾之謹夫所發以致其實,而尤先于言語之易放難收也?!?/td> |
不可勝舉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 |
二百五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3回:“原來他是一個江南不第秀才,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
致遠恐泥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td>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元·許名奎《忍經》:“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td> |
孤身只影 |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 |
算無遺策 | 《晉書 桓玄傳》:“自謂經略指授,算無遺策?!?/td> |
暮史朝經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螢窗雪案,暮史朝經。” |
廣闊天地 | 毛澤東《<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一文按語》:“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td> |
仁義道德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