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無華的成語故事

拼音pǔ sù wú huá
基本解釋儉樸:不浮華。
出處《元史·烏古孫澤傳》:“常曰:‘士非儉無以養廉,非廉無以養德。’身一布袍數年,妻子樸素無華,人皆言之,澤不以為意也。”
暫未找到成語樸素無華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樸素無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斗筲之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引物連類 | 唐·韓愈《送權秀才序》“權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辭引物連類,窮情盡變。”宋·蘇軾《〈居士集〉敘》:“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于至理。” |
絕長續短 | 《戰國策 楚策四》:“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里。” |
本位主義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六)本位主義,一切只知道為四軍打算,不知道武裝地方群眾是紅軍的重要任務之一。” |
用智鋪謀 | 明·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韓元帥率領軍卒,驅將校用智鋪謀。” |
多多益善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取長補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余波未平 | |
處實效功 | |
照葫蘆畫瓢 | 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