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末原由的成語故事

拼音shǐ mò yuán yóu
基本解釋始末:事情從頭到尾的經(jīng)過。原由:緣由;來由。事情的經(jīng)過和原因。同“始末緣由”。
出處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直到午后,史湘云才來,寶玉方放了心,見面時就把始末原由告訴他,又要與他詩看。”
暫未找到成語始末原由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始末原由)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經(jīng)幫緯國 | 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司徒詔》:“是以經(jīng)邦緯國必俟曹之勛,燮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元·許名奎《忍經(jīng)》:“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鑿壁借光 | 晉·葛洪《西京雜記》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
動蕩不定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史話》第77章:“粵系軍隊又侵入湘南,兩湖局勢也在動蕩不定中。”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形影相吊 | 三國 魏 曹植《上責(zé)躬詩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
不治之癥 | 魯迅《偽自由書 電的利弊》:“說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臟及心,已成不治之癥,即釋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
煢煢孑立 | 晉 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qiáng)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將奪固與 | 先秦 李耳《老子》:“將欲奪之,必固予之。” |
理直氣壯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閻羅殿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