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清九濁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í qīng jiǔ zhuó
基本解釋清:清澄;濁:渾濁。指混亂不堪。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隨你有萬分不是處,也只得依順了他。所以那家庭間每每被這等人,吵得十清九濁。”
暫未找到成語十清九濁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十清九濁)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苦中作樂 | 宋 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 |
亦復(fù)如是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劉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撫御,一日雖有數(shù)千人歸投,其逃散而去,亦復(fù)如此。所以卒無所建。” |
縱橫開合 | 柯靈《向拓荒者致敬》:“這些文學(xué)的核心是迫切的現(xiàn)實感,而筆鋒所至,縱橫開合,娓娓而談,從歷史掌故……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 |
有去無回 |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
當(dāng)機立斷 | 漢 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yīng)機立斷。”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
十羊九牧 | 《隋書 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歸馬放牛 | 《尚書 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專心一志 | 先秦 荀況《荀子 性惡》:“今使涂之人伏術(shù)為學(xué),專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縣久,積善而不息,則通于神明,參于天地矣。” |
異途同歸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jīng)訓(xùn)》:“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