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臍無及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ì qí wú jí
基本解釋亦作“噬臍莫及”。自咬腹臍夠不著。比喻后悔不及。
出處唐·高彥休《唐闕史·盧相國指揮鎮(zhèn)州事》:“一失其機,噬臍無及。”
暫未找到成語噬臍無及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噬臍無及)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正本溯源 |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諸制度禮樂,是以為之正本溯源。” |
上氣不接下氣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七回:“一霎時漂流數(shù)百里外,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 |
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 |
高屋建瓴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順口溜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眾中廣泛流傳的幾句順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勢:上面放,下面望,中間有些頂門杠!” |
以權(quán)謀私 | 鄧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jié)起來》:“有的黨政機關(guān)設(shè)了許多公司,把國家撥的經(jīng)費拿去做生意,以權(quán)謀私,化公為私。” |
不三不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shù)模灰欢恪!?/td> |
舉善薦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xué)人向什么處立?” |
愛才如渴 |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