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坼天崩的成語故事

拼音dì chè tiān bēng
基本解釋坼:開裂;崩:倒塌。地裂開,天崩塌。原指地震,后多比喻重大變故。
出處《戰國策·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后漢書·翟酺傳》:“自去年以來,災遣頻數,地坼天崩,高岸為谷。”
暫未找到成語地坼天崩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地坼天崩)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干凈利落 | 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不是老人家,誰能做這樣干凈利落?” |
沒顛沒倒 |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你兩個都不為年紀老,怎么的便這般沒顛沒倒,對官司不分個真假,辨個清濁。” |
所作所為 | 明 李贄《答周西巖書》:“我不識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皆是誰主張乎?”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鶴立雞群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
回光反照 | 元 楊暹《劉行首》第三折:“陽臺霧鎖,楚岫云遮,棄死歸生,回光返照。” |
餓虎吞羊 | 《清平山堂話本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如餓虎吞羊。” |
萬馬奔騰 | 宋 劉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盡意無盡,萬馬奔騰山作陣。” |
東扶西倒 | 宋 楊萬里《過南蕩》詩:“笑殺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醿。” |
角巾素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