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見大的成語故事

拼音xiǎo zhōng jiàn dà
基本解釋指從小事中可以窺見到更大的問題或更深的道理。
出處清·沈復《浮生六記》第二卷:“又在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
暫未找到成語小中見大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小中見大)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齒牙為禍 | 《史記 晉世家》:“初,獻公將伐驪戎,人曰:'齒牙為禍。'及破驪戎,獲驪姬,愛之,竟以亂晉。 |
坐薪懸膽 | 《金史 術虎筠壽傳》:“中都食盡,遠棄廟社,陛下當坐薪懸膽之日,奈何以球鞠細物動搖民間。” |
長命富貴 | 《舊唐書 姚崇傳》:“經云:‘求長命得長命,求富貴得富貴。’” |
算無遺策 | 《晉書 桓玄傳》:“自謂經略指授,算無遺策。” |
楊柳依依 | |
篤近舉遠 | 唐·韓愈《原人》:“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
鳳毛麟角 |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文》:“康對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鳳毛麟角。” |
有權有勢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2卷:“從來有權有勢的,多不得善終,都是如此。” |
節哀順變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