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字咬文的成語故事

拼音jiáo zì yǎo wén
基本解釋嚼:將食物咬爛。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實質(zhì)。
出處清·張南莊《何曲·序》:“詎能嚼字咬文,又何須之乎者也。”
暫未找到成語嚼字咬文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嚼字咬文)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泥牛入海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潭州龍山和尚》:“我見兩個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 |
旦夕之間 | 漢·無名氏《焦仲卿妻》:“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
犀牛望月 | 《關(guān)尹子 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
正身明法 | 《晉書 元帝紀》:“二千石令長當袛奉舊憲,正身明法,抑齊豪強,存恤孤獨,隱實戶口,勸課農(nóng)桑。” |
無法無天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珍大奶奶是個老實頭,個個人都叫他養(yǎng)得無法無天的。” |
空谷傳聲 | 南朝 梁 蕭衍《凈業(yè)賦》:“若空谷之應(yīng)聲,似游形之有影。” |
春山如笑 |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xùn)》:“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
十羊九牧 | 《隋書 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
民不畏死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
進銳退速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其進銳者,其退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