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攔西阻的成語故事

拼音dōng lán xī zǔ
基本解釋指極力阻攔。
出處《雪巖外傳》第十回:“眾家人聽說,忙東攔西阻的教他們止聲。”
暫未找到成語東攔西阻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東攔西阻)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見風是雨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5回:“他們做都老爺的,聽見風就是雨,皇上原許他風聞奏事,說錯了又沒有不是的。” |
乘風破浪 | 《宋書 宗愨傳》:“愨少時,炳問其志。愨答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
僧多粥少 | 王朔《浮出海面》:“國家有困難,僧多粥少,為國分憂嘛。” |
患難與共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
存而不議 | 唐·獨孤及《仙掌銘并序》:“后代揭厲于玄蹤者,聆其風而駭之,或謂詼詭不經,存而不議。” |
處實效功 | |
自強不息 |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牝雞司晨 | 《尚書 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
算盡錙銖 | 清·昭梿《嘯亭雜錄·吳利府》:“嘗牟利于主算者,主算者算盡錙銖,其父猶以為未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