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語頤指的成語故事

拼音yǎn yǔ yí zhǐ
基本解釋頤指:以下巴的動向示意。用眼色或下巴的動向示意。
出處明·劉若愚《酌中志·正監蒙難紀略》:“監不開口明說,止于膝上或案下用右手食指作畫字寫字形,或眼語頤指,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
暫未找到成語眼語頤指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眼語頤指)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隔靴搔癢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康山契穩禪師》:“曰:‘恁么則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td> |
學以致用 | 李新《為有源頭活水來》:“要結合實際工作和革命斗爭的需要來學,學以致用,并且勤學苦學。”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td> |
前瞻后顧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七十致仕》:“死期將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遠,夜行不休,前瞻后顧,無所棲歸,不亦太可憐乎!” |
算無遺策 | 《晉書 桓玄傳》:“自謂經略指授,算無遺策。” |
空谷傳聲 | 南朝 梁 蕭衍《凈業賦》:“若空谷之應聲,似游形之有影?!?/td> |
目不忍見 | 《廣東軍務記》:“真為目不忍見。” |
一哄而起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地方上百姓動了公憤,一哄而起?!?/td> |
偶一為之 | 宋 歐陽修《縱囚論》:“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td> |
異途同歸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訓》:“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