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成語故事

拼音rén tóng cǐ xīn,xīn tóng cǐ lǐ
基本解釋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會相同。
出處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只是她也是個女孩兒。俗語說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暫未找到成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音信杳無 | 明·吾邱瑞《運甓記·剪發(fā)延賓》:“盼前程音信杳無。” |
個人主義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nèi)的錯誤思想》:“這是小資產(chǎn)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xiàn)。” |
反哺之私 | 晉 成公綏《烏賦》:“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 |
望塵莫及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趙咨傳》:“復拜東海相,之官,道經(jīng)滎陽,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咨不為留,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 |
陌路相逢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八回:“我與你家小姐陌路相逢,欲言恩,恩深難言;欲言情,又無情可言。” |
壓歲錢 | 清·曹雪芹《紅樓夢》:“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 |
將功補過 | 《晉書 王敦傳》:“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 |
照葫蘆畫瓢 | 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
材輕德薄 | 宋 朱熹《論臧否所部守臣狀》:“熹委是材輕德薄,不足取信,豈復更敢臧否人物。” |
辭簡意足 | 元·白珽《湛園靜語·葉水心》:“如此數(shù)卷,辭簡意足,一坐駭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