躊躇不決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躊躇:猶豫,遲疑。形容猶猶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四人爭論未定,紹躊躇不決。
例子景公口雖不唯唯,終以田陳同族為嫌,躊躇不決。(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三回)
基礎信息
拼音chóu chú bù jué
注音ㄔㄡˊ ㄔㄨˊ ㄅㄨˋ ㄐㄩㄝˊ
繁體躊躇不決
感情躊躇不決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猶豫不決。
近義詞猶豫不決、躊躇未決
反義詞當機立斷
英語make danger of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名士風流(意思解釋)
- 條條大路通羅馬(意思解釋)
- 回心轉意(意思解釋)
- 從俗浮沉(意思解釋)
- 以小見大(意思解釋)
- 正身明法(意思解釋)
- 活蹦亂跳(意思解釋)
- 龍騰虎躍(意思解釋)
- 以身試法(意思解釋)
- 空口無憑(意思解釋)
- 揚威耀武(意思解釋)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釋)
- 鬼頭鬼腦(意思解釋)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釋)
- 匡謬正俗(意思解釋)
- 熟能生巧(意思解釋)
- 動魄驚心(意思解釋)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釋)
- 聰明才智(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善善惡惡(意思解釋)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釋)
- 千家萬戶(意思解釋)
- 氣味相投(意思解釋)
- 迷離惝恍(意思解釋)
- 不寧唯是(意思解釋)
- 呼風喚雨(意思解釋)
- 剛愎自用(意思解釋)
※ 躊躇不決的意思解釋、躊躇不決是什么意思由萬詞庫-專業的漢語詞典與文學資料庫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墨守成規 | 墨守:戰國時墨翟善于守城;故稱善守為“墨守”;后指固執不變地遵循為墨守;成規:現成地規矩、制度。固執守舊;死報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 |
勤儉節約 | 指人勤于勞作而生活簡單儉樸。 |
冠履倒置 | 比喻上下位置顛倒,尊卑不分。 |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 指為官聲名很壞,任憑人們笑罵,還是泰然自若當自己的官。 |
起兵動眾 | 眾: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惡衣惡食 | 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曉以大義 | 曉:使人明白。把道理對人講清楚。 |
胸有成竹 |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現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今來古往 | 猶古往今來。 |
不治之癥 | 治不好的病、絕癥。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
黃雀銜環 | 黃雀銜著銀環以報答恩人。指報恩。 |
拔茅連茹 | 茅:白茅,一種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牽連的樣子。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 |
進讒害賢 | 讒:讒言,說他人的壞話;賢:賢良,指好人。說壞話,陷害好人。 |
心曠神怡 | 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空闊;怡:愉快。 |
三十三天 |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奇貨可居 | 奇貨:珍奇的貨物;居:囤積。囤積珍奇的貨物;以備高價售出。比喻憑借技藝或某種事物以獲取功名財利及其它好處。 |
古往今來 | 從古代到現在。泛指很長一段時間。 |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徒:空;羨:羨慕。坐著看那些釣魚的人,空自有羨慕魚兒的心情。指空想旁觀不如實干。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奮起直追 | 奮:鳥類展翅起飛。形容在已經落后的情況下;振作起來;一股勁地趕上去。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最好是避開。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
朝升暮合 | 零碎賣米。形容生活困難。 |
神不知鬼不覺 | 指形跡隱秘,不為人知。 |
除惡務本 | 鏟除惡勢力,必須杜絕根本。 |
成己成物 |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
破釜沉舟 | 釜:古代的一種鍋;舟:船。砸碎鍋子;鑿沉船只。比喻戰斗到底。 |
弊多利少 | 指弊端超過有利。 |
報讎雪恨 | 報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參見“報仇雪恨”。 |